业务交流

德国民法典中的公证

作者:詹爱萍 日期:2022-11-08 责任编辑:张培香 来源:詹爱萍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公证处
<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 text-indent: 47px;"></span></p> <p style="text-indent:28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 笔者按语:公证具有法定的“跨域”效力,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通行适用,在国际交往对外交流中是重要的信用媒介和法律纽带,在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席。尤其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公证行业有必要夯实自身专业基础,了解各国公证概貌,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推动各国公证文化交流互鉴,充分利用公证作为“国际通行证”所兼具的公信力和公效力的双重优势打通国与国之间的制度壁垒,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国际性、高水平、高质量的法律保障和专业支持。有鉴于此,笔者选择了成文法系若干典型国家或地区的民事立法,对其中的公证内容进行了梳理,在此作一初浅交流,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分享。</span></p> <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 text-indent: 47px;"></span><br></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 text-indent: 47px;">&nbsp; &nbsp; &nbsp;《德国民法典》</span><sup style="font-family: 宋体; text-indent: 47px;">1</su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 text-indent: 47px;">分五个部分:第一编“总则”(共七章,第1-240条,其中公证的条款共计7条);第二编“债务关系法”(共八章,第241-853条,其中公证的条款共计7条);第三编“物权法” (共八章,第854-1296条,其中公证的条款共计7条);第四编“亲属法”(共三章,第1297-1921条,其中公证的条款共计25条);第五编“继承法”(共九章,第1922-2385条,其中公证的条款共计21条)。</span><br></p> <p style="text-indent:4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德国民法典意义上的公证包括“公证认证”(<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 white;">öffentliche</span> Beglaubigung)和“公证书的做成”(notarielle Beurkundung)。前者只涉及公证人对当事人签名或画押的真实性进行认证,是形式证明;后者则由公证人对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将合同的全部条文做成证书,是实质证明,它是德国民法典所规定的最为严格的书面形式。</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一)总则</span></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1.人</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 &nbsp;《德国民法典》总则编第一章“人”(Personen)是一个上位概念,包括自然人和法人。<sup>2</sup>自然人的概念涵盖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人、消费者和经营者;法人包括社团、财团和公法上的法人。其中社团区分非经济社团和经济社团,前者因登记于有管辖权的区法院的社团登记簿而取得权利能力;后者则因国家的授予而取得权利能力。根据《德国民法典》第77条规定,社团登记簿的各项登记申请,必须由董事会成员以及在这方面有权代理社团的清算人借助于经公证认证的表示而做出,该表示可以以原件或经公证认证的副本被提交给法院。至于财团的成立,其权利能力有必要通过捐助行为和财团所在地的州有管辖权的机关的认许而达成,根据《德国民法典》第80、81条规定,如果捐助行为满足法定的要件,财团目的的长久和持续的实现能够得到保证,且财团目的不危害公共利益,则捐助人享有认许请求权,即要求有管辖权的机关将其财团认许为有权利能力的请求权。而且,直至财团被认许为有权利能力之前,捐助人均有权撤回捐助行为,但捐助人已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请,或在捐助行为被做成公证证书的情形下,捐助人在证书做成时或做成后委托公证人提出申请的,捐助人的继承人无权撤回。</span></p> <p style="text-indent:19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2.法律行为</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 &nbsp;&nbsp;欠缺法律所规定形式的法律行为无效,有疑义时,欠缺法律行为所约定的形式同样导致无效。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26-128条和第152条的规定:(1)在书面形式为法律所规定的情形下,证书必须由做成证书的人以亲笔签名或借助公证认证的形式加以签押。书面形式可以由公证证书的做成代替,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书面形式也可以由电子形式代替。法律规定将合同作成公证证书的,公证人需要先将要约做成证书,再将对该要约的承诺做成证书;法律规定对意思表示进行公证认证的,该表示必须以书面做成,且表意人的签名必须由公证人加以认证,当然,如果将该表示做成公证证书的,则公证认证可以被替代。(2)在书面形式为法律行为所约定的情形下,裁判上的和解通过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记入依《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成的记录,可以替代公证证书。(3)若合同系在双方当事人不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被做成公证证书的,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合同在承诺被做成公证证书时即已成立,而不是在承诺到达时成立。<sup>3</sup></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nbsp;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strong>(二)债务关系法</strong></span></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1.因合同而发生的债务关系</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根据《德国民法典》第311b条的规定,涉及以下内容的合同必须做成公证证书:(1)使一方有义务转让或取得土地所有权的合同;(2)使一方有义务转让其现有财产或现有财产的一部分或以用益权对之设定负担的合同;(3)将来的法定继承人之间就其中一人的法定应继份或特留份而订立的合同。</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需要注意的是,《德国民法典》还特别对消费者合同和特殊交易形态下的各项原则作了规定,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特别保护。一般而言,订立于营业场所外的合同和异地交易合同,消费者依法享有撤回权,但是已做成公证证书的合同,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不存在撤回权。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旅行给付的合同,但以公证人确认消费者的各项权利已依法得到维护为前提。</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2.债务关系的消灭</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债务关系因给付而消灭,债权人必须按照受领给付而向债务人出具受领承认书(收据)。若债权人留存债务证书的,债务人可以请求连同收据一并返还该债务证书。债权人声称不能返还的,债务人可以请求经公证认证、载明债务已经消灭的承认书。</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3.债权的转让</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债权人可以通过订立合同将债权转让给他人,合同订立之时,新债权人代替原债权人。原债权人必须根据请求向新债权人出具经公证认证的让与证书,费用必须由新债权人负担和预付。只有原债权人出具的债权让与证书被移交给债务人,债务人才对新债权人负给付义务。</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军人、公务员、神职人员或公立学校的教师也可以让与职务收入、侯任薪金或退休金的可转让部分,该项让与必须通过交付原债务人所出具的经公证认证或官方认证的证书,并告知支付款项的金库。</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4.赠与</span></p> <p style="text-indent:3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以赠与方式约定某项给付的合同,必须将该约定做成公证证书方才有效,债务约定<sup>4</sup>或债务承认<sup>5</sup>系以赠与方式做出的,该约定或承认的表示,亦必须做成公证证书方才有效。</span></p> <p style="text-indent:3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size: 20px;"><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物权法</span></strong></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1.关于土地上权利的一般规定</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根据《德国民法典》第873条,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就转让土地所有权、以某项权利对土地设定负担以及转让此种权利或对此种权利设定负担而言,权利人和相对人之间必须达成关于发生权利变更的合意,且必须将权利的变更登记于土地登记簿。在登记前,仅在合意已被做成公证证书或已在土地登记处做出或已向土地登记处提交,或权利人已向相对人交付符合《土地登记法》规定的登记许可证书时,当事人才受合意的约束。</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2.所有权</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关于转让土地所有权的合意,必须在双方当事人同时在场的情况下,在有管辖权的机构(主要指公证人或作为土地登记处的区法院)面前表示。尽管存在其他机构的管辖权,但任何一个公证人均有接受关于土地所有权转移合意的管辖权。</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就动产所有权的转让而言,所有人必须将转让物交付给取得人,且所有人和取得人必须达成关于所有权应转移的合意。如转让的是未登记于船舶登记簿的海运船舶的所有权或此种船舶的一个应有部分的所有权,所有人和取得人达成关于所有权应立即转移的合意,则无须交付。当事人任何一方可以请求向其出具经公证认证的让与证书,费用由己方承担。</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3.役权</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德国民法典所规定的役权包括地役权、用益权和限制的人役权,其中用益权又可以分为物上的用益权、权利上的用益权和财产上的用益权。《德国民法典》第1035条对集合物上的用益权做了特别规定,明确用益权人和所有人互相有义务协助制作物的目录,该目录必须附加关于制作日期的说明,且必须由双方当事人签名。任何一方可以请求将签名进行公证认证,任何一方也可以请求目录由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主管公务员或公证人制作。请求制作或认证的一方当事人必须负担和预付费用。</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4.抵押权、土地债务、定期土地债务</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在设定抵押担保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如果抵押物的所有权人只是部分地使债权人受清偿的,所有人不得请求交付抵押凭证,债权人有义务在凭证上附注部分清偿的内容,并为更正土地登记簿的目的或为涂销的目的而向土地登记处出示该凭证,或为替所有人做成部分抵押凭证的目的而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或有管辖权的公证人出示该凭证。抵押权与债权不可分离,必须与债权一起转让,在债权被让与时,抵押权亦转移给新债权人。让与债权,必须以书面方式做出让与表示,并交付抵押凭证;原债权人必须根据新债权人的要求,以自己的费用将让与表示进行公证认证。抵押凭证的占有人作为债权人的权利,如系已登记债权人之经公证认证的让与表示而发生的,其公信力如同已作为债权人登记于土地登记簿一样的方式适用相应的法律规定。裁判上的转移裁定和法定的债权转让之经公证认证的承认,其公信力与经公证认证的让与表示相同。</span></p> <p style="text-indent:3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四)亲属法</span></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1.民法上的婚姻</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德国民法典关于婚姻的规定中,涉及公证的内容主要有:(1)婚姻姓氏。在德国的婚姻关系中,配偶双方应确定共同的家族姓氏(婚姻姓氏),配偶双方使用他们所确定的婚姻姓氏。确定婚姻姓氏的表示应在结婚时做出,在结婚之后做出表示的,必须进行公证认证;其姓氏不能成为婚姻姓氏的配偶一方,可以向户籍登记机关做出表示,将其出生姓氏或在做出关于确定婚姻姓氏的表示时所使用的姓氏置于其婚姻姓氏的前面或后面,该表示可以向户籍登记机关撤回(在此种情形下,不允许再度做出前述表示),该表示未在结婚时向德国户籍登记机关做出的,则该表示和撤回均必须进行公证认证。(2)夫妻财产制。德国夫妻财产制有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之分:①在法定财产制下,存在“均衡债权”<sup>6</sup>的概念。均衡债权在夫妻财产制终止时发生,在配偶双方以解除婚姻为标的的诉讼中,就婚姻解除所做出的关于均衡财产增加额的约定,必须做成公证证书或者在受诉法院做成记录,除此之外,配偶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夫妻财产制终止前担负处分均衡债权的义务。夫妻财产制终止、或配偶一方已申请离婚、婚姻的废止、提前均衡债权,或已申请财产增加额共同制的提前废止的,配偶任何一方均可以请求在制作依法须向其提交的目录时请其参加,并查明财产标的与债务的价额,也可以请求以自己承担费用的方式由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主管公务员或公证人编制目录。②在约定财产制下,夫妻财产合同必须在双方当事人同时在场并由公证人记录的情况下予以订立,如有违反,将导致合同无效。配偶双方可以在夫妻财产合同中约定,财产共同制在配偶一方死亡后,在生存配偶与共同晚辈直系血亲之间延续。享有应有部分权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抛弃其在共同财产中应有部分,该项抛弃的表示需向有权管辖已死亡配偶遗产的法院为之,该表示必须以公证认证的形式做出;抛弃的表示也可以以与生存配偶及其他享有应有部分权的晚辈直系血亲订立合同为之,该合同必须做成公证证书。生存配偶可以随时废止这种延续的财产共同制,废止的表示需向有权管辖已死亡配偶遗产的法院为之,该表示必须以公证认证的形式做出;废止的表示也可以由生存配偶和享有应有部分权的晚辈直系血亲之间订立合同为之,该合同必须做成公证证书。在延续的财产共同制废止前,生存配偶也可以与享有应有部分权的晚辈直系血亲就一次性补偿及折抵等问题作出约定,该约定必须做成公证证书,它对此后加入延续的财产共同制的晚辈直系血亲也有效力。配偶任何一方就因其死亡致婚姻解除或延续财产共同制开始的情形,得以终意处分的方式将某一晚辈直系血亲排除在延续的财产共同制之外,或将某一享有应有部分权的晚辈直系血亲的共同财产应有部分减至一半,甚或在该配偶方有权限制和剥夺晚辈直系血亲的特留份的前提下可以将该晚辈直系血亲的共同财产应有部分进行限制和剥夺。当然,这一终意处分行为之生效,需要征得配偶另一方的同意,该项同意不得代理,同意的表示必须做成公证证书,且该项同意是不可撤回的。③夫妻财产制的登记,必须在配偶一方的惯常居所地所在辖区的任何一个区法院进行,登记簿上的登记,只应根据申请且只在申请的限度内为之,该项申请必须以公证认证的形式提出。登记申请需要由配偶双方提出,但在另一辖区的登记簿上重新登记时提交在原住所被废止后所发给的、经公证认证之原先的登记副本的情况下,由配偶一方申请即可。任何人均可查阅夫妻财产登记簿,并请求制作登记的副本,该副本必须根据请求予以认证。(3)离婚。配偶双方可以就离婚以后的扶养义务作出约定,在离婚发生既判力之前做出的约定,必须做成公证证书。</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2.亲属</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1)父亲身份的承认和同意,必须公开地做成证书,否则不生效力。该证书不限于公证证书,亦可由公证人、区法院、户籍官员、青少年福利局、受理父亲身份事件的法院或驻外的德国领事官员做成。<sup>7</sup>(2)子女的出生姓氏。子女一般以父母的婚姻姓氏作为自己的出生姓氏。父母不使用婚姻姓氏且父母有权共同照顾子女的,得向户籍登记机关做出表示,将表示时所使用的姓氏确定为子女的出生姓氏。在出生被做成证书后做出的表示,必须进行公证认证。(3)父母有照顾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权利(父母照顾),父母照顾包括对子女的人身照顾和财产照顾。父母只能亲自做出照顾的表示,有限制行为能力的父母一方的照顾的表示,必须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照顾的表示和同意必须公开地做成证书。父母必须将受其照管的子女死因取得的财产进行编制目录,对目录附加正确性和完备性的保证,并递交给家庭法院,父母不依规定递交目录或所递交的目录不充分的,家庭法院可以命令由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主管公务员或公证人编制目录。(4)收养应有利于子女最佳利益,且可期待在收养人和子女之间形成父母子女关系的,方可被准许。对于收养而言,子女的允许、父母的允许均是必要的。就无行为能力或未满14岁的子女而言,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给予允许,除此之外,只能由子女自行给予允许,但必须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对于配偶一方单独收养子女,配偶另一方的允许也是必要的。所有这些“允许”,必须向家庭法院表示,该表示必须做成公证证书,该项允许在到达家庭法院时生效,该项允许不得代理,不得附条件或期限,且不可撤回。但是,若子女已满14岁且不是无行为能力人,直至收养宣告生效时为止,子女可以向家庭法院撤回允许,该项撤回必须做成公证证书,而不需要法定代理人的同意。</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3.监护、法律上的照管、保佐</span></p> <p style="text-indent:9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nbsp;&nbsp; 德国民法典的监护与我国不同,其成立必须具备特定的要件。法院通常依职权发出监护的命令选任监护人,但未成年人的父母并不是监护人。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773条的规定,未成年人不在父母照顾之下,或父母在与人身、财产有关的事务中均无权代理该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无法查明的,该未成年人获得一个监护人。监护人有照顾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的权利义务,尤其有代理被监护人的权利义务。监护人必须将在命令监护时现存的或后来归属于被监护人的财产进行编制目录,并对目录附加正确性和完备性的保证后,递交给家庭法院,监护人在编制目录时可以借助于公务员、公证人或其他专家,所递交的目录不充分的,家庭法院可以命令由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主管公务员或公证人编制目录。</span></p> <p style="text-indent:9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size: 20px;"><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五)继承法</span></strong></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1.继承人的法律地位</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nbsp;&nbsp; (1)关于遗产的拒绝。继承人拒绝遗产,需向遗产法院表示,该表示必须以遗产法院的记录或以公证认证的形式做出。遗产法院的记录需依《公证证书做成法》的规定而做成。遗产的拒绝可由意定代理人<sup>8</sup>为之,意定代理人必须有经公证认证的授权书,该授权书必须随同表示而附上或在拒绝期间补交。(2)关于遗产清册的编制。继承遗产需要编制遗产清册,遗产法院必须根据债权人之一的申请,向继承人指定编制遗产清册的期间。遗产清册可以由继承人编制,也可以由官方编制。在继承人编制遗产清册的情形下,继承人必须为编制遗产清册而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主管公务员或公证人请教;在官方编制遗产清册的情形下,根据继承人的申请,由遗产法院托付一名公证人为之,遗产法院的职责系依州法托付给公证人的,有管辖权的个人必须自行编制遗产清册,继承人有义务答复对于编制遗产清册的必要询问,遗产清册在编制后由公证人递交给遗产法院。(3)关于共同继承人的处分权。各共同继承人可以处分其在遗产中的应有部分,共同继承人之一据以处分其应有部分的合同,必须做成公证证书。</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2.遗嘱</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nbsp;&nbsp; (1)关于后位继承。在遗嘱指定后位继承人<sup>9</sup>的情况下,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前位继承人可以处分属于遗产的标的。如果某项处分对于适当的管理特别是对于遗产债务的清偿是必要的,而该项处分系前位继承人不能以对后位继承人的效力做出的,后位继承人有义务对前位继承人的该项处分给予允许,该项允许必须根据请求以公证认证的形式表示,费用由前位继承人承担。前位继承人必须根据请求将属于遗产标的的目录通知后位继承人,该目录必须说明编制日期并由前位继承人签名,该签名必须根据请求进行公证认证;前位继承人有权利和义务根据后位继承人的请求,将目录交由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主管公务员或公证人编制。(2)关于遗嘱执行人。被继承人可以以遗嘱任命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执行人,也可以托付第三人代为确定遗嘱执行人,该项确定以向遗产法院表示的方式为之,该表示必须以公证认证的形式做出。遗嘱执行人必须在接受职务后不迟延地将其所管理的遗产标的和已知遗产债务的目录通知继承人,并向继承人提供编制遗产清册所必要的其他协助。该目录必须说明编制日期且必须由遗嘱执行人签名,该签名必须根据请求交付公证认证;遗嘱执行人有权利且有义务根据继承人的请求,将目录交由有管辖权的机关或主管公务员或公证人编制。(3)遗嘱的做成和废止。根据《德国民法典》的规定,遗嘱有普通遗嘱、公开的遗嘱、特别情形的遗嘱、自书遗嘱、紧急遗嘱、海上遗嘱等类别,其中普通遗嘱可以采取由公证人做成记录或被继承人亲笔书写并签名的方式做成;公开的遗嘱无须由被继承人书写,而由被继承人向公证人表示其终意或以开启或密封方式向公证人交付一份包含其终意表示的文书,并由公证人做成记录即可;特别情形的遗嘱主要是指被继承人为未成年人或被继承人不能阅读所书写文字的情形下,只能以向公证人做出表示的方式立遗嘱;自书遗嘱即被继承人以亲笔书写并签名的方式订立遗嘱;紧急遗嘱是指情况紧急以至于在公证人面前立遗嘱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被继承人可以由其居所地所在市镇的市镇长做成记录而立遗嘱或者以口头表示在三个见证人面前立遗嘱,紧急遗嘱的做成准用《公证证书做成法》的相应规定;海上遗嘱是指在海上旅行期间,处于内国港口以外的德国船舶上的人,可以以口头表示在三个见证人面前依法立遗嘱。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252条的规定,紧急遗嘱是存在有效期的,自做成时起已经过三个月且被继承人仍生存的,紧急遗嘱视为未做成,只要被继承人不能在公证人面前立遗嘱,该期间的起算和经过就停止。由此可见公证在遗嘱制度中的重要地位。遗嘱做成后,被继承人可以随时撤回遗嘱以及包含在遗嘱中的个别处分,遗嘱的撤回,可以以遗嘱方式为之,也可以以废止遗嘱的意图销毁遗嘱证书或对它进行废止意愿的某些变更等方式为之。交给官方保管的遗嘱证书被返还给被继承人的,在公证人面前做成的遗嘱或在市镇长面前做成的紧急遗嘱视为被撤回。</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3.继承合同</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nbsp;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2274-2276条的规定,被继承人只能亲自订立继承合同。<sup>10</sup>继承合同只能由公证人做成记录,在双方当事人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订立。继承合同也可以由被继承人依法撤销,撤销不得由被继承人的代理人为之,撤销的表示必须做成公证证书。继承合同以及合于合同的个别处分,可以由已订立继承合同的当事人以合同废止;指示遗赠或负担的继承合同的处分,可以由被继承人以遗嘱废止,该项废止之生效,需要征得合同当事人另一方的同意,同意的表示必须做成公证证书,且该项同意是不可撤回的。被继承人已在继承合同中保留解除权的,可以解除继承合同,解除同样不得由代理人为之,解除需向合同当事人另一方做出表示,该表示必须做成公证证书。</span></p> <p style="text-indent:37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4.继承的抛弃<sup>11</sup></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nbsp;&nbsp; 被继承人的血亲以及配偶可以以与被继承人订立合同的方式抛弃他们的法定继承权,此种合同为要式合同,必须做成公证证书。如有违反,将导致关于继承的抛弃的合同无效。</span></p> <p style="text-indent:3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5.继承证书</span></p> <p style="text-indent:3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遗产法院必须根据申请向继承人发给关于其继承权的证书,若继承人仅有资格继承部分遗产的,发给关于应继份大小的证书(继承证书)。依法定继承而申请发给继承证书者,必须对被继承人的死亡时间、继承权所依据的关系、是否存在会使该法定继承人排除在继承之外或应继份减少的人、是否存在被继承人的死因处分、关于其继承权的诉讼是否处于未决状态等事项进行说明;依死因处分而申请发给继承证书者,同样必须就其继承权所依据的处分及相关事项进行说明。申请人必须以公证书证明其说明的正确性,对于证明被继承人在死亡时采取财产增加额共同制的夫妻财产制以及其他依法有必要说明的事项,申请人必须在法院或公证人面前保证不知悉与其所做说明的正确性相抵触的任何情况。遗产法院认为该保证并非必要时,可以免除之。</span></p> <p style="text-indent:32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6.遗产买卖</span></p> <p style="text-align:left;text-indent:28px"><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德国民法典》第2371条明确规定,继承人据以出卖已归属于自己的遗产的合同,必须做成公证证书。 </span></p> <p style="text-align:lef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nbsp;</span></p> <p style="text-indent:9px"><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nbsp; 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黑体;"></span></strong></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19px;font-family:仿宋">&nbsp;</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span>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版),法律出版社</span>201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span>1<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月版,本文仅以该版本的译文为参考梳理其中的公证内容,大致反映德国民法典中有关公证的基本概况,若该译本出版后德国民法典有修订变更之情形,则本文未予涉及。</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2.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第</span>4<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版),法律出版社</span>201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年</span>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月版,第</span>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页。</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3. Vgl. dazu Palandt-G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ü</span>neberg, BGB,73.&nbsp; Aufl.2014,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span>152 Rn. 1.</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4.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德国民法典》第</span>780<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条规定:“为使某项给付因之而被约定,并以该约定应独自成立义务的方式被约定的合同(债务约定)有效,以未规定其他形式为限,必须以书面做出该约定。不得以电子形式做出该约定。”</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5.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德国民法典》第</span>78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条规定:“为使债务关系的存在因之而被承认的合同(债务承认)有效,必须以书面做出承认的表示。不得以电子形式做出承认的表示。债务关系的存在被承认,而就该债务关系的成立规定了另一形式的,债务承认合同必须使用该形式。”</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6.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德国民法典》第</span>1378<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条第(</span>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款规定:“配偶一方的财产增加额超过配偶另一方的财产增加额的,超出之额的一半作为均衡债权归于配偶另一方。”何谓“财产增加额”?在德国的夫妻财产制中,有初始财产和终结财产的概念,前者是指在夫妻财产制开始时即结婚时扣除债务后属于配偶一方的财产;后者是指在夫妻财产制终结时扣除债务后属于配偶一方的财产。财产增加额即是指配偶一方的终结财产超出初始财产的数额。</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7. Vgl. Palandt-Diederichsen , BGB, 73.&nbsp; Aufl.&nbsp; 2014,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span>1597 Rn. 1.</span></p> <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8px;">8.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意定代理人<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8px;">(<span style="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quot;serif&quot;;">Bevollmächtigter)是</span></span>被授予意定代理权的代理人。意定代理权(</span>Vollmacht<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又叫“任意代理权”,其区别于法定代理权,是指以法律行为授予的代理权。</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9.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德国民法典》第</span>2100<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条规定:“被继承人可以以被指定的人在另一人先成为继承人之后才成为继承人的方式,制定继承人(后位继承人)。”被继承人已指定后位继承人而未规定后位继承应随之开始的时点或事件的,遗产在前位继承人死亡时归属于后位继承人;指定尚未被孕育成胎儿者为后位继承人的,遗产在胎儿出生时归属于后位继承人;指定法人为后位继承人的,在法人成立时即发生遗产的归属。</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根据《德国民法典》第</span>1937<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条和</span>194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条的规定,继承合同是双方的死因处分,遗嘱(也叫终意处分)是单方的死因处分。</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1.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在德国,继承的抛弃(</span>Erbverzicht<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与遗产的拒绝(</span>Ausschlagung der Erbschaft<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不同:继承的抛弃只能在被继承人健在的时候,由被继承人的血亲及配偶以与被继承人订立的合同为之,合同必须做成公证证书;继承的抛弃的效果是使抛弃继承的人排除在法定继承之外,如同其在继承开始时已不存在一样;抛弃继承的人不仅抛弃法定继承权,原则上也抛弃特留份权利。而遗产的拒绝只能在继承开始后(即被继承人死亡后)的法定期间内(</span>6<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星期)为之,遗产的拒绝需向遗产法院做出表示,该表示必须以遗产法院的记录或公证认证的形式做出;遗产被拒绝的效果是视为未发生对拒绝人的遗产归属。</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宋体;"></span><br></p> <p><br></p>